2023年8月29日 11:32
尊敬的冯伟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主城区停车场(位)建设”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建设立体停车,优化停车设施配置结构
在提案中您重点提到的“推动发展立体停车场,以解决停车难”问题, 切中新乡市主城区空间范围小大型公共停车场建设受限的实际,能有效缓解我市旧城区和其他停车设施配建不到位的区域以及商务中心区、集中商业区停车难的问题,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相较于平面停车场和地下停车库,立体停车楼具有建设成本低、停车容量大、车位占地面积小、土地利用效率高等优势。
正在推进的新乡市市区智慧停车场项目,总投资49.87亿元,将利用6年建设期,在市区新建和提升改造8万个停车泊位,缓解市区停车难问题。这种建设形式在我市智慧停车场项目选址的多处停车示范工程项目中都有所体现。在推进过程中,注重公共停车场的规划建设,立足于城区停车设施供需现状和发展趋势,强化资源统筹,在推进过程中融入先进的建设理念,鼓励建筑内部挖潜改造,推行立体停车。
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红旗区新生巷文庙立体停车库,占地面积小,引入了车辆智能存取技术,车位周转效率高。今年1月投入使用后,有效缓解周边停车压力和交通拥堵问题,并刷新了市民的停车体验,成为我市开启智慧停车的“里程碑”项目;同时,新乡三附院立体机械停车库、平原路新五街北角立体停车楼项目都正在前期手续办理中,也将采用立体停车建设方式,并与周边总建筑风格融合,美化市容风貌。
二、推进配套建设,有效拓增车位
您还提到“商贸区、娱乐场所、大型酒店、政府机关等,大都临街而建,活动人群密度高,缺乏相适应的配套的停车场所,没有足够的停车位置,以至于停车占用通道,造成道路拥堵”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新乡市城管局在积极推进市区智慧停车场项目建设的同时,对照年度民生实事目标任务,指导各区新建停车场,提升改造社会停车场,充分利用城区零星、边角地带,闲置土地等有效空间建设平面停车场或临时停车场,跟进城市新增道路、打通的断头路,合理施划路内停车泊位,缓解区域停车难、交通堵问题。
三、疏堵结合,保障公共停车位利用率和静态交通秩序
建议中您还提到“交通堵塞、停车混乱”的问题,这方面市城管局结合静态交通管理实际,认真履职尽责,开展相关整治,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依法惩处违法停车行为
以规范市区机动车辆静态停放为目标,加强对违法停车的执法力度,借助微信公众号、部门官网、新闻媒体和自媒体等持续加大文明出行、文明停车的宣传工作,提高遵法守法的自觉性。
公开公示禁停区域、路段、时段,对影响公共安全和造成交通严重拥堵的违法停车行为,开展静态车辆管理专项整治行动,严查未按规定停放的违法车辆,维护城市静态交通秩序。
(二)严格查处违法占用人行道、自行车道等停车行为
对私划车位、“僵尸车”等占用公共资源的现象进行强力整治,将违法、违章停车情况突出的区域列为治理重点,努力维护城市道路停车秩序,畅通绿色出行空间。
(三)重点区域强化停车监督管理
为有效缓解新乡高铁东站进出站口社会车辆乱停乱放交通拥堵严重的问题,市城管局持续推进高铁站区域提升改造,一方面在出站口建成可容纳440辆车的地面停车场,30分钟免费停放;令一方面结合实际,在进站口施划了即停即走临时的停车线,并在广场周边设置了11个球形抓拍机。抓拍机于7月1日正式启用,对在进出站口区域停车超过5分钟以上的车辆,通过技术手段自动抓拍处罚,切实维护高铁东站作为城市窗口的交通秩序。
(四)规范停车场建设管理运行
依据2023年4月1日施行的《新乡市城市停车场管理办法》社会停车场执行备案登记制度,进行规范化、智慧化管理,要求社会停车场按照停车场建设运营标准,落实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和基本设置的规范,并推进接入集运营、服务、监督、执法为一体的智慧停车系统管理,提升停车场服务质量和市民出行停车便捷度。
(五)加强公共车位私用化排查整治
组织开展市区两级联动联合执法,对市区内所有公共车位展开摸排,针对私自占用停车位,私设地桩、地锁等占用公共资源的行为进行联合执法,加大执法力度,加大巡查频次,发现一起、拆除一起、处置一起,确保公共车位对外开放,提供更多停车资源。
(六)治理校园周边高峰时段交通拥堵,确保师生出行安全
合理利用道路资源缓解停车难问题,结合市区智慧停车建设管理方案,对市区62所学校周边路段泊位设置为“潮汐式停车泊位”实行分时段停放(每日上午7:00-8:30,中午11:00-15:00,下午17:00-18:30禁止停放所有车辆,节假日除外),并结合静态交通执法和市容秩序整治,缓解校园周边乱停放问题。
下一步,市城管局将巩固前期成果,按照《新乡市城市停车场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强化管理与执法协同推进,加快推进新乡市市区智慧停车场项目实施,汇集全市停车资源数据,提升停车场智能化管理水平,努力提高城市停车资源周转率、利用率,保障市民出行安全顺畅,着力打造整齐有序的停车秩序。